文:卡门 | 蓝海伦
图:Hobart Kho | Emily Yii
设计:阿芽
沙贝大师 Mathew Ngau Jau
THE NATIONAL LIVING HERITAGE
“很久很久以前,在深山里的长屋,传来一种音乐,它能够召唤神灵,也可以驱走病痛、让人得到医治,也带来祝福及保佑村民……”
那个音乐就是沙贝琴声。
那是一种很奇妙的声音,可以让人得到治疗,也可以让听的人感到平静,内心安详。
住在传统部落的原住民相信,万物都有灵,所有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神圣,所以古老的巫师也用沙贝琴,作为祭祀治疗方式。他们从结婚、祭神祭祖、庆典到劳作,都用最纯朴的沙贝琴声,献上最真的敬畏。
这是沙贝大师Mathew告诉我们的事。
这时,你只要倾听,安静的听,他弹奏沙贝琴时,传来的触动灵魂的声音。

一听就爱上的声音
一如既往,Mathew盘腿坐在矮矮的木椅上,抱着沙贝,享受在他弹唱之间的快乐。他的音乐洋溢着纯朴浓厚的原住民魅力,你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婆罗洲雨林的安宁,也听出原住民纯真不复杂的感情,含蓄之间又带着一些狂野的奔放。

沙贝琴是内陆地区少数民族玩的乐器。砂拉越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由土著组成,其中伊班族及达雅族占了大多数,其余的就是少数民族,如加央、肯雅、加拉必、伦巴旺、乌吉及本南等,我们称他们为乌鲁人(Orang Ulu)。
Mathew是乌鲁人,他是在巴南河上游的弄瑟米央 (Long Semiyang) 长大的肯雅人,也是最早定居在巴南河上游的族人。
乌鲁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,他们的歌谣主要是靠世世代代以口相传的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,歌词的内容更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“最早的时候,沙贝不像现在这样广泛表演。早期是用来祭祀、节庆和治疗作用。乌鲁人没有文字,也不曾把沙贝的音乐记录下来,我们都是靠感觉、靠记忆,一代一代地传下去。”
Mathew当过老师,可是音乐天分就是天生的,流在他的血液里。 沙贝琴是由一个叫杜绍巴当(Tusau Padan) 的人传扬出来的。然后他把沙贝带到雨林世界音乐节,让全世界的人认识这个乐器。
充满大自然雨林的味道
“Tusau Padan 是艺术家,也是壁画家,当年他带着沙贝琴走出婆罗洲,成为第一个将沙贝音乐及民谣呈现给世界的乌鲁人。”而Mathew正是他的学生。
Tusau Padan在1996年去世。Mathew说,他曾经出现在他的梦中,要他传承文化并在沙贝这条路上努力。
Mathew醒来之后,更坚定他日后要走的路了。辞去教师的工作后,他现在不只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婆罗洲沙贝大师,他玩着沙贝的图像也成了砂拉越热带雨林世界音乐节 (Rainforest World Music Festival, RWMF) 长达12年的标志,而且也获颁 Living Heritage 奖项。

用音乐说原住民的故事
为了推广婆罗洲音乐,Mathew开始音乐之旅,他受邀去过世界很多地方,走遍北美洲的美国、加拿大,也多次来到欧洲和亚洲。沙贝让他快乐,在雨林音乐节,随处可见他的身影,他希望听他演奏的人也快乐。
坚定他的方向之后,他决定要一路走下去,将婆罗洲的音乐传承,展现给更多人。

当沙贝琴遇见摇滚乐
Mathew有个儿子杰森 (Jackson Lian Ngau),他是本地乐团 At Adau 的创办人,把传统沙贝音乐和民谣注入现代元素和西方乐器,让更多人知道婆罗洲的沙贝。
他们把传统沙贝音乐和民谣注入现代元素和西方乐器,包括鼓、电子吉他、贝斯,或是结合其他国家的传统乐器,比如西非的金贝鼓(Djembe)、敦敦鼓 (Dunun),拉丁康加鼓 (Congas)、古波斯的Daf鼓等,都是很原始的打击乐。
一直守护着传统沙贝音乐,坚持弹奏古老民谣的Mathew,对年轻一代把沙贝结合西方音乐的作风,持着开放的态度。
“我认为这样也不错,至少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传统音乐。无论如何,我对先人的信仰和雨林依然保持那一份尊敬,对沙贝琴和传统音乐持着一份敬畏的心,因此会坚持以传统形式来呈现原住民的传统音乐。”

沙贝 Sape
传说中,一个肯雅男子千辛万苦找来巫师给病重的妻子治病不果后,到森林寻找药材。他在一棵树下休息,不小心就睡着了。祖先托梦对他说,他的妻子在灵界世界,所以要把她引回来。
于是,他做了一个像船形的模版,作为“载送”妻子回来的交通工具。他也以树根为琴弦,穿过在模版上的洞孔,弹奏起空灵的旋律,医治了妻子的病,成功把她送回现实世界。



这就是为什么沙贝看起来就像一只船。当然这只是沙贝其中一个传说的版本,不过乌鲁人相信沙贝在以前确实是有医治的效用。
沙贝是用一种生长在巴南河两岸的Adau树制成的,木头中间挖空,上面雕上原住民的各种符号,还绘上富有婆罗洲特色的图腾,加上两条用硕莪树的纤维制成的弦线,就是最原始的沙贝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