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诞专题:
没有冬季恋歌,这里也可以很浪漫

文:卡门 | 怡怡
图:Emily Yii
设计:Sun Woon | 阿芽


很久很久以前,这里有猎人头的习俗,成年男人要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战士,就必须要砍下敌人的头颅,砍的人头越多,就越能受人尊敬……这个猎头族就是砂拉越的伊班族(Iban)。他们用吹箭来捕杀猎物、喜欢吃腌制食物、喝米酒、刺青,居住在长屋。

直到英国人抵达治理砂拉越后,基督教传教士来到婆罗洲,许多部落都接受了基督信仰传教,也慢慢不再进行猎头及巫术习俗了。然后,他们开始相信耶稣,也庆祝圣诞节了。


因为福音,不再猎人头

12月整个月份,这里没有下雪,也没有雪橇。然而,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,大家不分彼此,跨越族群和宗教信仰,一起过圣诞节。

对伊班族来说,圣诞节是达雅节之后的第二大节日。所以,每当圣诞节来临时,属于最大土著的他们也会开放门户邀请各族朋友一起来热闹。

这里大部分的基督徒是土著,而在全国的基督徒中,砂拉越占了42%,所以被称为马来西亚的“基督州”。

土著是这片土地的主人。他们住在深山里,守护着森林,和大自然共存。住长屋的伊班人,是以骁勇善战闻名,以前有猎人头的习俗,一大串的头颅就垂挂在屋檐下。虽然现在一些长屋还挂着早年留下来的头颅,不过猎人头的风俗却早已消失。这与基督教有很大的关系,1841年 James Brooke 从汶莱手中接管砂拉越时,把基督教带来,也到内陆传福音。

自此之后,大多数的土著接受了基督教,接受了教育,也接受了文明的洗礼。


每一百步就有一座教堂
诗巫,最多教堂的城镇

如果说,最有气氛的“热带”圣诞节是在新加坡乌节路,那么,被誉为每一百步就有一间教堂的诗巫,在圣诞节前夕也算是全马最“热闹“的了。

砂拉越是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发源地,诗巫则是卫理公会发展规模最大的地方。除了土著,基督徒也向华人广传福音。1901年,信奉基督教的黄乃裳来到诗巫开垦,带来了1118名中国福州垦殖民,他们主要是教会会友。

之后,黄乃裳因故归国,由富雅各教士接管垦场事务,进一步扩大教会的影响力,并到各省份传福音。如今,诗巫是全国最多教会的地方,很多诗巫牧师也到澳洲创堂,加强海外宣教事工。

圣心主教座堂,诗巫 | Sacred Heart Cathedral, Sibu
卫理公会福源堂 | Masland Methodist Church, Sibu

如果要说气氛,诗巫人庆祝圣诞节,一点都不输人。诗巫市议会每年都会举办圣诞树装饰赛,一棵棵高大的圣诞树在诗巫广场耸立,附近就是砂拉越最高的建筑物三洋大厦,一到夜晚亮了灯,就会很有圣诞气氛。

这个季节,只要到诗巫走一趟,绝对能感受到圣诞的温馨。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几年前做出创举,首次在诗巫举行跨宗教的圣诞活动,也获得穆斯林、佛教、天主教与锡克教徒的代表相聚,共同创下文化和谐纪录。

打破种族藩篱的这种画面,在外国绝对找不到。

(图:Jaebong Photography)
(图:Hobart Kho)

和谐是砂拉越最美的礼物

砂拉越是唯一没有官方宗教的州属,而圣诞节也成了这里全民欢庆的节日。

在基督教宗派中,天主教徒占了一大半,另一半则是基督教徒。这段期间,教会有一系列的关怀活动,包括赠送礼物给儿童、资助慈善机构、报佳音、举办圣诞联合会、游街 、圣诞节戏剧表演及聚餐等。

政府部门也会一起庆祝圣诞节,包括马来社会也会大事庆祝,还举办圣诞感恩会。因为砂拉越领袖坚持这样的传承,让这片土地各种族宗教的节日比起其他地方更缤纷绚丽了。

在这个感恩的季节,陪伴彼此就是最好的礼物。

(图:Herbert Ting)
(图:Simmonette Tan) 在诗巫城市广场竖立的一棵棵圣诞树,让大家彷佛置身冬天雪景,也成了圣诞节的热门景点。
(图:Good News Fellowship Church) 砂拉越的圣诞节一般会遇上榴梿季,古晋一所教会以200个榴梿制成“榴梿圣诞树”。
(图:Alan Kiew) 报佳音队伍不只有亮丽花车,还有教友扮成圣经人物传福音。
古晋浮罗岸的大白猫每年都会精心打扮,陪大家过圣诞节。


特别感谢

拿督陈超耀, Y.B. Datuk Sebastian Ting Chiew Yew

卑尔骚区州议员
砂旅游、文化与艺术部助理部长

“我身为一名天主教徒,对砂拉越的圣诞节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。砂拉越各族同胞,包括穆斯林可以一起庆祝圣诞节,彼此尊重包容,足以印证了砂拉越和谐与美好。我在这里祝贺所有基督徒圣诞节快乐,希望大家都能常常保持一个尊重他人信仰的精神,让和谐成为促进砂拉越旅游业最美好的一道风景。”